
10月24-26日,2025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大赛在我校成功举办。校党委常委、副校长施佺,省理学I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、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、南京理工大学陆健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。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、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吴丽,研究生院副院长刘俊出席开幕式,物理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仲崇贵主持开幕式。
施佺介绍了我校办学历史、发展现状和人才培养成效,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我校在材料方向研究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果,以及物理学科的发展。他强调,本次大赛以“钙钛矿新材料、新器件、新物理”为主题,精准把握了当前材料科学与凝聚态物理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,更契合了我国新能源产业与高端制造发展的战略需求。他对参赛队员提出三点期望:一是永葆探索未知的好奇心,敢于挑战 “卡脖子”难题,在实验数据的积累中追寻科学本质,在理论模型的构建中突破认知局限;二是秉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,以严谨态度对待每一组数据,以开放心态接受每一次质疑,让创新建立在坚实的科研基础之上;三是强化协同创新的意识,珍惜与同行交流的机会,在思想碰撞中凝聚智慧,在团队协作中共同成长。。
陆健代表省教指委对大赛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。他说,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创新日新月异、深刻改变世界格局的时代。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发展的先导和基石,是引领产业变革、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,钙钛矿材料以其优异的光电特性、丰富的可调性正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,成为了全球材料科学、物理学、化学及交叉学科领域竞相研究的热点。他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个平台,展示风采、相互学习、取长补短;深入交流,激发灵感,建立友谊,共同进步;勇于挑战传统认知,提出新概念、新理论、新方法,在“新材料”与“新物理”的交叉地带做出具有原创性的工作,将创新构想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或原型器件,在“新器件”的研发上取得突破。
本次大赛由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,南通大学研究生院和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,南通南京大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协办。来自省内外30多所高校,包括北京大学、东南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、合肥工业大学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南昌大学、苏州大学、南京师范大学、福建师范大学等共75支队伍报名参赛。经过资格审查、严格的初赛评审,最终49支队伍进入决赛。围绕大赛主题,各团队在材料设计与合成、光电器件与性能优化、物理机制与表征技术、产业化与创新应用等研究方向上,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创新思想。
本次大赛得到江苏省物理学会、江苏省材料学会、南通市材料学会、南通市物理学会、扬州市光电及其上下游产业科技镇长团的帮助与大力支持,邀请了包括科技部火炬计划人才、基金委海外优秀青年计划人才、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家、中组部青年拔尖计划人才、产研院院长等重点高校院所专家和企业家组成评审小组,既保证了比赛的公正性,专家们的提问也为参赛队员提供了更广阔深入的思路,营造了“以赛促学、以赛促研”的良好学术氛围,通过竞赛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,为江苏省内外高校研究生提供了展示钙钛矿研究成果、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,促进了科研创新与实践应用相结合,为培养高素质科研人才和推动钙钛矿技术产业化发展贡献了力量。
(于忠卫、许美凤/文 陈虹、刘晶/摄)
